bat365中文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产业结构政策的条件、背景及其特点
类别:检验设备
一、制订和实行产业结构政策的条件 从历史的角度实地考察,产业结构政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构成并取得成效的。这些条件可以分成一般条件和类似条件。
一般条件是指各国都有可能不存在的条件,类似条件是指一个国家特有的条件。 首先是经济条件,还包括: 第一,不具备市场经济基本要素。早就构成市场经济体制并崇尚权利竞争机制的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自不必说,就是具备政府统治者经济传统的日本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实行产业政策的。(录:众所周知,由于各国的国情有所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也有有所不同的模式,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点在于各种市场经济要素否在资源配置方面充分发挥基础性起到,最少在理论和观念上对市场经济体制有联合的认同感。
)尽管由于政府的强力介入,使其市场机制常常受到变形,但是这个框架中不具备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独立国家经营的企业、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金融体系、市场中介组织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这与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是显然有所不同的。 第二,经济基础和产业竞争力比较脆弱。如上所述,实行产业结构政策固然有填补市场缺失的原因,但是前提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竞争力比较脆弱,显然目的或者是基于提升本国的产业竞争力,或者是基于领先于先进设备国家。
美国历史上两次大力发展制造业、德国早期对愚蠢产业的维护、日本历史上多次“产业大力发展”、后起繁盛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不均衡发展战略,都是在其经济基础和产业竞争力较为脆弱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 第三,产业结构很不平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么是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殖民统治遗留的产业结构畸形,要么是由于实施领先于战略和不均衡发展战略,必须大大地按照客观必须的产业关联和产业协商来调整流失的产业结构,实行所谓“适应性”的产业结构政策。
我国以往的产业结构政策多数是在产业结构经常出现相当严重流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行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经济发展的“产业瓶颈”,是一种“革除式”的产业政策。 第四,经济比较堵塞。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过于密切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生产要素的流动、特定产业的发展不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小,可以比较独立国家地发展某些产业而不用多虑国际社会有可能的背叛。早期繁盛的国家一般是在这种意义上的“比较堵塞”条件下实行产业结构政策的。二是在世界各国经济通过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大自然和科技资源转移等途径,早已构成了更加密切的联系,而由于政治的或经济的原因,一些国家采行了比较堵塞发展战略,并通过还包括产业结构政策、贸易维护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国内的市场和某些产业维护一起,在比较堵塞的条件下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增进产业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比较堵塞既是实行产业结构政策的条件,也是实行产业结构政策的结果。 其次是政治条件,还包括: 第一,有强有力的政府。产业政策被指出是政府介入经济,影响资源配置的强力政策,所以制订和实行产业政策的政府必需享有:(1)适当的经济资源,如充裕的财政收入、数量高昂的资产等;(2)适当的政治资源,如完善的行政组织系统、高素质的政府官员、政府政策和政令的权威性等。自由竞争时期.尽管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只当作市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但是从重商主义者协助西欧一些国家政府制订的目的创建自己的工业、海运业和对外贸易优势,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实行产业发展和产业维护政策,都不是“守夜人”的职能所能做的。
转入独占时期,随着“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调控沦为各国政府的适当职能。尽管依然不存在着市场调节与政府介入的种种论争。以及在实践中的左右摇摆,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体制转轨国家,凡是实行产业政策的,都以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作为主体。
第二,该国寻求较慢发展或寻求强国地位。产业政策具备比财政货币政策更加具备指向性的经济目标。特别是在在世界大战完结后,各主要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对付逐步被科技经济实力的对决所代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经济差距更为引人注目,提升产业竞争力沦为一个国家寻求较慢发展或寻求强国地位的关键之一。
因此,不论是超级大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还是具备后发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产业政策说到底都是在新的国际关系中谋求某种国际经济乃至政治地位的展现出。 第三,国际政治格局具备发展空间。在美国、德国开始工业化的时候,世界政治的超级力量尚能正处于构成之中;而战后的日本新的展开工业化之际,美国早已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
正是在美国的避难之下,日本以在军事、政治上对美国的倚赖为代价,以求原始地秉持其工业化发展战略。比如,1955年,经美国批准后,日本在没对外国投资对外开放国内市场的情况下重新加入GATT(关贸总协定);1964年4月日本重新加入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但是1967年7月以后,才相继在少数行业开始自由化进程,并且直到1973年5月才几乎拒绝接受OECD关于资本流向的有关条款(仍有少数行业值得注意)。
目前,世界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和科技经济力量的单极化(美国),使国际事务显得更为错综复杂。尤其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企图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寻求“单边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还包括体制转轨国家独立国家实行产业政策的空间早已增大。 再度是历史条件,主要是一个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历史阶段,面对产业结构根本性调整和升级的历史任务。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前夕,全国人口80%以上还在农村,农业在国民收入中仍占到30.8%,制造业只占到12.1%。这个时期美国面对农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双重历史任务,政府在确保市场机制起到的基础上,采行了推展农业现代化和维护、反对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南北战争后十多年,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已完成了产业革命,由农业国开始向工业国过渡性。到188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比重已多达农业而占到51.95%,1890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就约94.98亿元,多达英国、法国和德国,跃居第一。
某种程度,德国、日本、韩国等国作为产业革命比较较早的后起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也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在面对最重要产业发展和提高本国产业结构高度的历史条件下,为构建领先于发达国家,采行了以维护愚蠢产业、前进主导产业、援助衰落产业居多线的产业结构政策。 从更加广义的角度谈,现代经济快速增长是在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变动频密的进程中构建的。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对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结构水平的任务。只是由于各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环境的差异,其产业政策的地位、目标、实行方式各有特点。
而类似条件主要是所指一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国民观念等。例如日本之所以需要在较长时期有效地实行产业政策,除了上述一般性条件外,信任和遵从政府集权的国民性,以及以民族主义为核心,动员社会资源集中于到重点领域展开“全民经济战”的意识。
(录:闻杨鹏《产业政策的阴影》,《经济管理文摘》2001年第20期)这种类似条件是长年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其他国家很难效仿。但是,类似条件归属于实行产业政策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二、产业结构政策面对的新背景 既然产业结构政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构成并取得成效的,那么考虑到我国今后的产业结构政策就不应分析所面对的新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20世纪末以来,不论国内还是世界的经济格局都在再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1.我国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历史任务 我国在对产业结构展开“革除”式的调整中构建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快速增长后,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持续地小幅回升,从总量角度经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总需求严重不足”。 而从产业结构看作,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虽然大大获得稳固强化,农产品供给基本符合国民经济的必须,但是技术含量较低,比较成本高,劳动生产率较低,较为利益上升等,使我国农业发展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面对不利挑战;我国工业在基本挣脱了能源、交通、原材料“瓶颈”的制约后,早就不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一些市场至此饱和状态的加工工业的问题更为引人注目,在世界技术变革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化进程面对着传输长线产业,改建传统产业,前进高新技术产业等任务,尤其是提高技术装备工业,沦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对的主要任务;我国第三产业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堪称世人注目,但是第三产业一方面总体比例依然与我国的人均GDP不相称,另一方面许多服务产业无法符合社会至此不存在的市场需求,如生活服务业、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业、旅游业、金融服务业等。尤其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严重不足如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代理、驻华、经纪、拍卖会等代理性服务,会计学、评估、统计资料、审核、广告、计算机、市场调查等专业性服务等。 以总需求严重不足为标志,我国在几经20多年高速经济快速增长后到了必需展开产业结构调整的关口,否则我们不仅无法转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正处于横向分工的有利地位,而且还不会拉大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国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早已不是适应性的填平补齐,而是减缓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用技术创新成果改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构建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本文来源: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www.api5diet.com